引言:馬太福音5-7 章的「登山寶訓」是天國君王主耶穌頒佈給作天國子民必須遵行的生活守則。馬太福音5:1-12「八福」(Beatitudes)亦被稱為「美麗的態度」(BeautifulAttitudes),是一個人因著信靠耶穌,得著聖靈重生內住而生命蒙受轉化後,作為天國子民應當活出的品格與德行。耶穌用「鹽」與「光」兩個比喻來清楚闡釋這美麗生命的轉化,必須透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實踐出來;基督門徒雖不屬世界,卻被差進入世界(參約翰福音17:15-18)。因此,基督門徒是世上的鹽。鹽是地球上最普通常見的物質之一,是人健康生存身體內不可或缺均衡的原素。聖經中描述鹽與生命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是因為鹽有防腐、凈化和調味的作用。 大綱: A. 滿有鹹味的基督門徒 ˙防腐淨化 ˙調控品味 ˙使人口渴 B. 失去味道的基督門徒 ˙被摻雜或稀釋了的鹽 C. 重新再鹹的基督門徒 ˙認罪悔改的迫切性 結語: 我們是世上的鹽,必須不斷地被聖靈與主的話語所充滿,才能保持「裡面有鹽」的鹹味;我們必須走出鹽瓶,進入世界,被撒在世界腐爛的傷口上,才能止住腐爛壞臭,才能對社會和世界生發出基督信仰的影響力;要讓基督的生命透過我們的言行,為世界調配出基督信仰的鮮甜美味;藉此,更可以讓世人對福音生出渴望。
馬太福音記載耶穌是「那生下來作…王的」(馬太福音 2:2),祂開始傳道時宣告:「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馬太福音 4:17);「登山寶訓」(馬太福音 5-7 章)就是天國君王主耶穌頒佈給作天國子民必須遵行的生活守則;而「八福」(馬太福音 5:1-12)是天國子民應當具備的品格與德行。「八福」中「靈裡貧窮的人」和「為義受逼迫的人」都得到 「天國是他們的」同樣的福。「八福」都是用第三人稱形態以智慧格言式來宣告,惟獨第八福採用第二人稱形態以重複的方式加以闡述;這種極其個人化的形式突顯了「為義受逼迫」而得福的重要性。當罪惡將死亡帶入世界的時候,痛苦悲傷也隨著進入到每一個人的生命中;慈愛公義的上帝竟然使用了生命的喜樂與悲傷為祂的兒女編織出完整美麗的人生,這個看似自相矛盾的生命事實與奧秘,帶給信靠耶穌基督的人無比的安慰與盼望。 八福最後的一福是用苦難與喜樂繪製而成。這重要的議題是個極大的奧秘。 1. 牢獄中經歷喜樂 2. 逼迫中生出喜樂 3. 怎配為主受逼迫 4. 何為為主受逼迫 5. 受苦之真正悲劇 惟願有一天,能像使徒保羅一樣作出生命見證:「那美好的仗,我打過了;當跑的路,我跑完了;所信的道,我持守住了。 從此,有公義的冠冕為我預備, 按公義審判的主會在祂來的那一天把它賜給我,不但會賜給我,也會賜給所有愛慕祂顯現的人。」 (提摩太後書 4:7-8)
「諾貝爾和平獎」被公認為世界上最負盛名的榮譽之一,是已故瑞典科學家、商人和慈善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所設立,目的是要表揚那些為人類和平事業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不但曾經有好幾位極其爭議性的人物獲獎,20 世紀和平主義運動象徵的政治家聖雄甘地,儘管畢生領導印度以非暴力運動爭取獨立,雖被提名多次,卻從未獲得此項殊榮。沒有認可甘地對世界和平的頁獻,成為諾貝爾和平獎歷史上最大的遺漏,更是對人類和平極大的諷刺。「八福」的第七福說「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馬太福音 5:9)。「和睦」就是希伯來文的 shalom(平安),是指我們與神、與人、與自己、與萬物有著和諧平順的關係,「使人和睦的人」就是「和平的締造者」(呂振中譯本),是一個能夠把平安帶給別人的人,會被稱為神的兒子。做個勸人與神和好的人是生命分享的選擇:立志選擇全然順服神,讓神使用我,藉著生活的言行,將基督耶穌的福音與別人分享。 1. 從分享生命開始 2. 心路歷程的功課 3. 從壞事生出好事 4. 耶穌給真正盼望 【因此,如果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的已經過去,看哪,新的已經來臨。這一切都是出於神,藉著基督使我們與自己和好,並且把這勸人與祂和好的服事工作賜給了我們。這就是說,在基督裡,神使世人與自己和好,不把他們的過犯算在他們的身上,又把這和好的福音託付了我們。因此我們是基督的特使,就像神藉著我們在勸告人—我們代替基督請求說:「與神和好吧!」】(哥林多後書 5:17-20,中文標準譯本)
基督的救贖是「出死入生」的恩典。「耶穌受害而死是為了 我們的過犯,祂復活是為了使我們成為義人。」(羅馬書 4: 25, 聖經當代譯本修訂版)因著耶穌十架上受死,接受的人罪得赦免; 因著耶穌從死裡復活,相信的人得以稱義。『浸禮』是這個「出死入生」基督信仰的完美記號,表徵相 信接受耶穌為救主的人,與基督同死、同埋葬、同復活的經歷;『浸禮』是個公開的聲明,宣告一個人全然相信基督在十架上的 犧牲代贖,接受基督復活帶來的新生命與盼望。 1) 浸禮是歸入基督的死 2) 浸禮將「舊人」埋葬 3) 浸禮表徵與基督同活 『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 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 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馬書 12:1-2)
經文:馬太福音 5:8「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引言:心臟是人體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心若受損,停止跳動,生命即危在旦夕。古代的護心鏡,或現今的防彈背心,就是戰爭中保護心臟的重要裝備。古人以心作為思想的器官,因此,心在許多不同的語言文化中也就成為中央、樞紐和主要的意思。心是人的知、情和意,引申為心思、思想、意念、感情、性情、思慮和謀劃。心也更是人行動的泉源,泉源濁,水就不清;泉源苦,水也必苦。聖經智慧書箴言 4:23 慎重地提醒我們:「你要保守你的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發出。」「登山寶訓」(馬太福音 5-7 章)是天國君王耶穌給祂的子民生命的指引。「八福」的 虛心、哀慟、溫柔、飢渴慕義、憐恤人、清心、使人和睦、為義受逼迫是基督門徒必須具備的屬靈心,缺一 不可。 A.耶穌極其重視我們的心 B.「得見神」是甚麼意思? a.蒙主允許得見神的面 b.虔誠敬畏得見神榮耀 c.領受獲得神恩典幫助 C.「清心」是甚麼意思? a.手潔心清 (詩篇 24:3-4) b.不心懷二意(雅各書 4:8) D.「清心的人」如何「得見神」? 禱告: 「神啊,求祢為我造清潔的心,使我裏面重新有正直的靈。」(詩篇 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