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以色列的歷史,士師秉政的時期稱為「黑暗時代」。以色列人離棄耶和華,轉去敬拜外邦人的眾偶像,因而被神撃打,將他們交在外族人的手中受欺壓和苦難。百姓受苦向神呼求,神就是差遣士師拯救他們,這些士師是大能的勇士,人稱他們為「英雄」。何謂「英雄」?英雄就是,在時代當下的處境裏,回應神的召喚去執行神交托任務的人。英雄啊!今天主托付你什麼事? 一、抓住上帝托付的契機 - 基甸 信心起伏的歷程 1. 與神相遇 2. 勇除偶像 3. 獲得印證 • 羊毛雙證 • 三百勇士 • 勝利之夢 4. 全然得勝! 二、把握最後的一次機會 - 參孫 重獲機會與決心 1. 仇敵之辱 2. 最後一擊 英雄啊!今日要為主爭戰!
敬拜是人類對比自己更大的事物或人的回應。比如當人們經歷山崩地裂,狂風巨浪這些大災大難時 — 他們害怕,他們尋求幫助 — 通過儀式、宗教活動、建立傳統和民間信仰,來回應恐懼。這些災難充滿威力和讓人震撼 — 引起人們建造廟宇來進行他們的宗教儀式。又或者你很崇拜某個人 — 比如一些政治領袖、體育明星、電影明星、流行歌手等。你的房間裡會擺滿他們的照片、紀念品 — 也經常關注他們,並追隨他們的理念、潮流、穿著等等。合乎聖經的敬拜也是一種回應,但合乎聖經的敬拜是回應永生神的啟示。因為上帝啟示祂自己 — 所以我們可以認識祂,我們願意遵守祂的律法和誡命。聖經中敬拜 — 無論舊約還是新約都是對上帝啟示的反應和回應。所以,我們的敬拜不是一系列的動作,而總是一種回應。 大綱 A. 我要敬拜 B. 我們要敬拜 1. 在和諧中一起敬拜是多麼美好 2. “充分準備” 的敬拜 3. 永遠 “清新” 的敬拜 結論
引言:參孫是士師記裡所記載的十二位士師中最後的一位士師,描寫參孫的記載也最為詳盡,是聖經中最有名的故事之一,不信耶穌的人也知道這位有勇力的大力士。參孫雖是一位無人可敵有勇力的大力士,他也很聰明,但終其一生,他卻是一位糊塗人;因為神給他特別的恩典與能力,他沒有好好的把握,神給他特別的約,他沒有好好的遵守,他是一位在生命中不敬重耶和華的人。有人認為「被神所使用的人、事奉很有果效的人,他的生命、他的靈性一定很好」,但在士師參孫身上,這段話是否定的,參孫雖然問題多多、道德低落,但神仍然藉著不完全的他,以及他的事奉,來成就神的旨意。我們可以從參孫的身上學習到什麼功課呢? 1. 有約卻不守約的人 (13:7,14 ; 14:8-9 ; 16:17) 2. 年長卻不長進的人 (15:20 - 16:1) 3. 有恩卻不惜恩的人 (14:8 ; 16:20) 結論:參孫是一個有信心的人,希伯來書 11:32 提到了參孫。他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他的許多錯誤對那些玩火卻不希望被燒死的人是一個警告。參孫的生活告訴我們,重要的是要依靠神的力量而不是我們自己的力量;聽從神的旨意,而不是我們自己的血氣與固執;尋求耶和華的智慧,而不是倚靠自己的聰明。
在今天的經文裡,保羅提醒我們,基督徒是天上的公民,藉著效法別的信徒的榜樣,學習做個良好的天上公民,能夠在地上每天過如同在天上的生活;最終的目標,是要讓自己也能成為別人學效的楷模。在學效別人榜樣時必須注意的事情: A. 要防備那些錯誤不對的榜樣(18-19 節) B. 要效法值得我們學效的榜樣(17 節) C. 基督徒擁有天上國籍的身份(20-21 節) 1) 名字在生命冊 2) 說講天國語言 3) 遵守天國法則 4) 履行公民義務 5) 聽從君王命令 6) 等候基督再臨 結語:要讓自己的生命成為值得別人效法的楷模
每當閱讀偉人的自傳時,總冀望能從他們的生命中找著一些成功的秘訣,好應用在自己的身上。腓立比書第三章猶如使徒保羅屬靈自傳的縮影,1-11 節是以前還沒遇見耶穌的保羅,12-16 節是現在每天為主而活的保羅,7-21 節是將來等待得著獎賞的保羅。接受相信了基督耶穌後的保羅,像一名精準的會計師,算出了基督擁有超越一切的價值,他為了要贏得基督為至寶,不惜付上任何代價。在生命旅途這場競賽中,保羅也是一名無比出色的運動員,天天全力以赴地衝向終點目標。讓我們一同學效保羅在屬靈競賽中得勝的五個必備條件: 1. 屬靈生命永不自滿 腓利比書 3:12-13「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 2. 屬靈追求專注委身 腓立比書 3:13「…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 3. 屬靈前行瞄準方向 腓立比書 3:13「…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 4. 屬靈成熟竭力追求 腓立比書 3:14「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 5. 屬靈紀律嚴謹遵循 腓立比書 3:15–16「所以我們中間,凡是完全人總要存這樣的心;若在甚麼事上存別樣的心,神也必以此指示你們。然而,我們到了甚麼地步,就當照著甚麼地步行。」 生命應用: ˙用「雖是已經…但還沒有」的態度˙有了好的開始,要堅持有好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