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使徒行傳中,很明顯的,彼得及保羅是兩個重要的人物,是全書中記載最多的主角人物,然而主角旁邊也有配角,配角雖然不像主角那麼有名氣,但是經常的,因為有配角的貢獻,才能造就主角的成功。巴拿巴是與主同工的好榜樣;記載使徒巴拿巴的經節雖 然不是很多,但可以說,沒有巴拿巴的愛心接納,可能就沒有為主所重用的偉大使徒保羅了!我們可能不能成為下一個保羅,或是下一個彼得,因為他們在主裡的成就我們望塵莫及,但我們可以學習做下一個巴拿巴,願神的福氣臨到巴拿巴,也能臨到我們。有三點我們可以 向巴拿巴學習: 1. 他對神全然奉獻的心 (4:36-37) 2. 他對人寬廣恩慈的心 (9:27) 3. 他對聖工服事的心 (4:36 ; 11:22) 結論:巴拿巴品格高尚,用愛心接待人;對神有信心;知道肢體教會的需要,願意幫助與奉獻;謙卑,有膽量、肚量去連結肢體;是一位有內涵又有行動力的人;不求舞台放下自我願意做一個穿針引線的橋樑;是難能可貴的同工。更是討神喜悅一位單純良善忠心的好兒女。
引言:美南浸信會「浸信會信仰與信息 2000」(Baptist Faith and Message 2000)第一段「聖經」如此明說:「聖經是由神所默示的人寫成。聖經是神向人顯明祂自己,是神的指示之完美寶藏,神是其作者。聖經旨在拯救世人,傳達真理,其內容毫無錯誤。因此,所有經文都是完全真實可靠的。聖經顯明了神用來審判我們的準則,所以在現世以及直到世界的末了都是基督徒得以合一的真正核心。聖經也是判定人類一切行為、信條、宗教觀念的最高準則。整本聖經都見證了基督,祂是神示的焦點所在。」聖經是神對人的特別啟示,是神對人的說話,為要叫人認識衪知道衪的心意。聖經是信徒信仰和生活的最高權威。基督教的教義都是建立在聖經的根基上。 一、聖經是神所默示 二、聖經必永遠長存 三、聖經能改變生命 四、聖經是真實可靠 五、聖經是完全無誤 結論:讓我們立志認真研讀聖經,熟讀聖經,服從聖經,讓神的話成為我們腳前的燈和路上的光,指引帶領我們一生的道路。
五旬節聖靈降臨,所以五旬節也叫聖靈降臨節。 聖靈降臨了教會才成立;四福音書中,只有馬太福音中兩次提到「教會」這個名詞,但是在五旬節以前沒有教會在地上;到了五旬節聖靈降臨,聖徒受了聖靈的洗,有主的生命,成了主的肢體,因此就成為教會的根基。使徒行傳中滿了教會,並且滿了見証。有聖靈,人才會知罪悔改,明白真道,接受耶穌為救主,明白神的旨意,順服聖靈,遵行神的命令,為神所喜悅,並且在世上榮耀主。 1. 五旬節與聖靈降臨 (v1-3) 2. 聖靈降臨與被聖靈充滿 (v4) 3. 順服聖靈被聖靈充滿 結論:讓我們渴慕這個真理,被聖靈充滿,有追求聖潔的心志,順服祂,以祂為主,用信心接受。明白和接受聖靈在心中,生命與生活得以改變。
初期教會的基督徒,堅守基督信仰,單單承認復活的耶穌是神,是獨一無二的主,更是生命的王,因此,飽受當時羅馬帝國政府殘酷無情的逼害;面對這境況,使徒彼得寫信給那些正在百般試煉中,因逼迫而分散在各地『寄居』的的信徒,藉著真理作出重要的提醒和督導。 在現今這末世磨難的日子裡,有許多不合乎聖經教導,處處與基督信仰相違背的的法規和道德議題在實行,基督徒該如何去面對?因「基督福音」的緣故,基督徒的生命被翻轉,是道德生活被徹底革新的一群人,這種個人及群體生命、道德革新的結果必然會影響到整個社區和國家。既是天上的國民,基督的門徒就應該在地上活出天上國民的好品行,遵照聖經的教導,在地上的國家作一個既敬畏神又尊敬人的好公民。 一.為主的緣故順服君王(13-14 節) 1. 要效法主的榜樣 2. 為主榮耀的緣故 二.遵行神旨意務要行善(15 節) 三.作神僕人不濫用自由(16 節) 四.尊敬人、愛弟兄、敬畏神(17 節) 馬丁路德寫的聖詩【主為保障】中說:「群魔雖然環繞我身,向我盡量施侵凌,我不懼怕,因神有旨,真理必使我得勝。 幽暗之君雖猛,不足令我心驚,他怒,我能容忍,日後勝負必分,主言必使他敗亡。」來,讓我們一起為主打那美好的勝仗!
在你一生中,留給你印象最深刻,令你畢生難忘的是那一趟的旅程?對年幼的以撒而言,和老父親亞伯拉罕往摩利亞山地之行肯定給他留下了一生不可磨滅的記憶和鉅大生命的影響。聖經舊約創世記 22:1-19 詳盡地記載了這對父子摩利亞山之旅。亞伯拉罕聽從耶和華神的吩咐,將以撒帶到摩利亞地去準備獻上為燔祭,這是年紀老邁的亞伯拉罕生命中極重要的一個危機和轉機;這更是舊約中前所未有、獨一無二的事情。整件事情的關鍵在於耶和華神要試驗亞伯拉罕。父子二人漫長的旅途裡蘊含著重要的生命功課: 1. 是一趟無從避免延遲的旅程 2. 是一趟重整生命次序的旅程 3. 是一趟領受豐盛恩惠的旅程 這趟摩利亞之旅是為亞伯拉罕和以撒而不是為神而有的;藉此試驗,父子二人得以被塑造出對耶和華神完全敬畏順服的信心和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