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神是歷史的神。神與亞伯拉罕立約,賜福他的後裔成為大國, 目的是要透過這些選民去使萬國萬民認識神的道路與救恩,並 且敬畏神。但因為犯罪背逆遠離了神,神的百姓受到懲罰管教。 以色列不但分裂成為兩個國家,公元前(B.C. – Before Christ 主前) 722 年北國以色列先被亞述吞滅,國民被逼與異族人通婚; 主前 586 年南國猶大遭巴比倫所亡,其中少壯的國民被擄到 巴比倫去。以色列人的歷史彷佛來到了終點,一切看似完結; 然而,守約施慈愛的神卻沒有違背祂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 祂沒有離棄祂所揀選的百姓。 歷史按照(遵循)神藉眾先知所預言、所應許的應驗,波斯 興起,滅了巴比倫,神的子民被擄七十年後,上帝「激動」 波斯大利烏王的心,下詔准許猶大人在文士以斯拉,省長所羅 巴伯和祭司約書亞的帶領下歸回家鄉故土,重建家園和聖殿。 只是不多久,百姓竟然變得灰心、分心,先知哈該奉神差遣, 嚴厲地警戒百姓不要再說「現在不是時候」,反倒要仔細省考 自己的行為,要重新開始為神的榮耀奮勇作工,完成重建聖殿 之工。 這一段歷史極其適用於我們的今天,我們不但已經走出 冠狀病毒隔離封閉的日子,教會也經歷了大大小小不同的改變, 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有我們預期會發生的,就像那些所謂的 「新常態」;也有好些我們沒有預料到的事情發生。讓我們藉著 神的話語,彼此提醒,互相鼓勵,要繼續努力,同心建造神榮耀…
經文:伯5:7;19:25-27;42:5 引言: 在舊約所有身經苦難的聖徒中,其中一位是慣例被用來說明苦難的典型代表,那就是約伯。如果我們瞭解他的遭遇,就會因他得勝的態度而感驚訝,他失去了健康;他失去了所有的財富;他更失去了所有的兒女;約伯昔日過的是富足的生活,如今卻坐在瓦礫中。然而他在失去了所有的一切後,卻仍能說:「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著,末了必站在地上。」(伯19:25)這些話是自一個身心飽經撒但攻擊的人口中說出來的。了解約伯的故事,然而對於苦難,我們仍無法完全暸解何以神會允許苦難臨到我們,卻要學會肯定神有能力從凶事中尋出美意,從苦難中帶出祝福。 1.苦難的臨在 (5:7) 2.聖經對苦難的解釋 a.罪的起源和人類受苦的原因(創3:16-19) b.誰掌管這個世界(羅8:28) 3.心理上的態度-盼望與信心 (19:25-27;42:5) a.不要怕 (書8:1) b.存信心 (伯19:25-27) c.有盼望 (羅8:18-21) 結論: 苦難是因為罪所帶來的,因此不能說苦難本身具有正面的元素。即便因為人的罪導致罪的污染進入世界進而產生苦難。神不是沒有能力阻止苦難的發生,上帝藉著主耶穌在不違背父旨意的大前提下幫助我們面對苦難,藉由耶穌十字架的救贖,使得人可以因信主耶穌而被救贖,並得著永恆的盼望。
早堂:領人進入美門 經文:徒 3:1-10 引言:使徒行傳第三章記載了彼得在本地醫治了一位生來是瘸腿的,這好比一個生來有罪的我們,沒有得到神的救贖,就無法得救;美門不是普通的門,美門是去聖殿的必經之路。美門預表屬靈的門,可進到神的殿。每個人需要進入靈裡的門,來到神的面前。許多人只是習慣坐在美門口,希望得到供應,期待偉大的神來幫助我們而已。神創造我們,不是單單只坐在美門口,而是要進到神的殿,與祂連結。從故事的開始到被完全醫治,傳福音的人,會經歷以下的過程,分別是禱告、關懷、能力、敬拜及宣揚。 1. 禱告 (v1) 2. 關懷 (v2-5) 3. 能力 (v6-7) 4. 敬拜 (v8) 5. 宣揚 (v9-10) 結論: 盼望我們經歷禱告的操練、以耶穌的愛關懷需要的人、經歷福音的大能,帶領人歸主,並一起敬拜祂、宣揚祂的聖名,願一切的榮耀都歸祂。 午堂:我們所有的 經文:徒 3:1-10 大綱: 1. 生命(與主)的相遇 2. 我們所擁有的
經文:哥林多前書9:19-23 引言: 彼得告訴我們的心,是「不願有一人滅亡,卻願人人都 悔改」(彼得後書3:9);保羅同樣體會到主「祂願意所有的人都得救」(提摩太前書2:4)。保羅成為基督徒後,定下了人生最重要的目標:「凡我 所做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共享這福音的好處。(哥林多前書9:23),這應該也是每一位基督徒的人生目標 。 A. 總要救些人… B. 救生站的故事 結語 與人分享福音是個使命,是每一位得著福音好處,蒙神救贖的 人必須遵行的命令。
引言: 主必再來!在等候主的再來的日子裡,不要只是關注主耶穌何時再來,如何再來,重要的是我們該過甚麼樣的 生活去預備主的再來,去見主的面。十分可惜,等候常常給人一種甚麼都不做的感覺,這是錯誤的。原來等候主耶穌的再來是一種主動積極屬靈生命的操練,在等候的過程中,必須靠主的恩典繼續不斷地長進,要越來越深越確實的認識主。 1. 殷勤努力,追求敬虔(14 節) 2. 體貼主心,傳揚福音(15 節) 3. 謹守真道,慎防謬論(16-17 節) 4. 活主恩中,繼續長進 (18 節) 結語: 等候主耶穌的再來是信徒時時刻該持守的盼望,這活潑永恆的盼望是我們活在被墮落扭曲的世界中的錨,用心 緊緊抓住這應許,不僅使我們信心越發的堅定,激勵我們每日過聖潔敬虔的生活,更促使我們能從心中呼喊: 「主耶穌,願祢快來!」(啟示錄 22: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