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主後67 年左右,羅馬帝國君主尼祿凱撒嚴厲逼迫信奉基督耶穌的人,在這充滿苦難的時刻,教會領袖之一使徒彼得前後寫了兩封信,給散居在各地的基督徒。在第一封信「彼得前書」裡,提醒眾人必須學效基督的榜樣,為義受逼迫時,在真理上要站立得穩,持守因在基督所得永恆活潑的盼望。約三年後,彼得留意到教會有假教師滲入,散播各種錯誤思想和教導,令一些信徒離開信仰;既知道自己也快要為主殉道犧牲,他就寫了第二封信「彼得後書」,信的主題是警告信徒要防備假教師,鼓勵他們對神的信心和知識上要不住地長進,千萬不要閒懶,不結果子。 1. 生命成長努力的基礎 (2-5 上節) 2. 生命成長努力的階梯 (5a-7 節) 3. 生命成長努力的結果 (8-11 節) 結語:彼得後書1:10-11(漢語譯本) 10 因此,弟兄們,你們更要竭力使你們所蒙的呼召和 揀選確鑿不移,因為你們若實行這些,就絕不會跌倒。 11 再者,這樣的話,你們就必得著豐富的供應,得以 進入我們的主救主耶穌基督永遠的國度。
經文:以西結書33:1-6 1) 以耶和華神為神的國家必然蒙福 2) 基督徒要為所居住的國家求平安 3) 基督徒作為美國公民該盡的本份 4) 基督徒必須活出是鹽是光的生命 5) 投票的原則:政客與政策的分別 結語: 守望者必須時刻儆醒,才能在危險臨到時,即時吹角 警戒百姓;屬靈守望者的首要責任乃是為這世代在神面前 儆醒禱告。在這關鍵的時刻,從年輕到年長的神的兒女, 都應該同心合意地為這世代,為美國忠心守望,儆醒禱告。
引言:本段經文是聖經裡面 有關群體關係最精彩的故事之一。在這個故事中,我們關注的焦點 常常是神學性的,但這個故事也是一個關於教會、團契和友誼的榜樣,是值得我們來學習和反思的。 大綱: 一、在團契中建立深厚的友誼 二、在團契中擺脫現實的絕望 三、在團契中衝破環境的攔阻 四、在團契中戰勝他人的質疑 五、在團契中完成自我的突破 結語:在團契(或小組)中,只要有人為其成員的益處不求回報、不計代價地委身,並且付諸行動,我們就能經歷真實而美好的基督徒群體關係。在這樣的團契中,我們突破環境、相互扶持、戰勝自我、建造生命。願我們都在這樣的團契中,也都在建造這樣的團契。
耶穌基督是教會的頭,耶穌基督更是我們信仰的中心;音樂(詩歌)是教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詩歌能幫助我們: 1. 在敬拜 2. 在教導 3. 在團契 4. 在傳福音(見證生活中) 將焦點放在基督的身上,讓基督在我們的生命中照常顯大,榮耀歸天上的父神。
悲傷、痛苦、病痛是人生必有的經歷,拉撒路病的快死了,然而耶穌過了四天才來,當時拉撒路已死了,並且已經在墳墓裏四天了。所以當主來的時候,馬大理性上的悲傷,以為太遲了,說「主阿,你若早在這裡」,馬利亞表現感性上的悲傷,俯伏在衪脚前,說「主阿,你若早在這裡」。然而這個神蹟說明神比我們看的更遠,神更願意與我們一起經歷痛苦,而且神將痛苦的過程轉為美好。 1. 神比我們看的更遠 v1-6 2. 神與我們一起經歷痛苦 v17-32 3. 神用痛苦,使之美好 v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