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5:7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耶穌所教導的八福(馬太福音 5:3-12),前四個福是關乎內在的品格、原則和態度,讓天國的子民在神面前學會怎樣看待自己。第五個福也是一個內在的態度,同時,願意基督門徒活出向外觸摸他人,建立美好的關係。靈裡貧窮破碎、為罪哀慟憂傷、主前謙卑溫柔、對義如饑似渴,都會促成我們對別人有像主一樣憐恤的心腸。前四福與後四福有著密切的連繫:「屬裡貧窮的人是承認需要憐恤的人;為罪哀慟的人是承認內心需要被洗滌乾淨清心的人;謙卑溫柔的人是能夠使人和睦的人;饑渴慕義的人是甘願為義的緣故受逼迫的人。」 A. 憐恤 — 乃神所喜愛與期待 B. 憐恤 — 耶穌最完美的榜樣 C. 憐恤 — 是生命關係的選擇 a. 與神的關係:慈愛公義 b. 與人的關係:接納饒恕 生命實踐: 憐恤要從心出發,從靈開始。只有憐恤人的人必蒙怜恤。求神賜給我們一顆像主耶穌那樣憐恤人的心腸,賜予我們憐恤人的能力。當我們用行動去憐恤人的時候,神就再加添我們憐恤人的心腸與力量,使我們可以活在憐憫體恤人這美善的循環裡。
引言:今天是2022 年的夏令時間主日,兩年前的夏令時間主日是3 月8 號,當時全美新冠狀肺炎染疫的數目只有430多人,但是3 月8 號之後染疫的數目每天以5 到10 倍的速度成長,加州甚至在3 月19 號便宣布居家令,教會也在當天被告知必須停止所有的實體聚會,今天在現場以及在線上的所有人,在一生當中大概也是第一次遭遇了瘟疫的攻擊。時間過的好快,到這星期就整整兩年了,這場瘟疫在美國導致大約八千萬人染疫,將近一百萬人失去生命。盼望今天3 月13 號夏令時間主日之後,疫情就要慢慢過去了。疫情來、疫情去,疫情是一個不幸的事件,然而我們可以從瘟疫中學到功課。為什麼神允許瘟疫臨到我們呢?可能我們會說疫情能過去,就是最高興的一件事了,還要學什麼功課呢? 但是瘟疫本身,從聖經的角度來看,是很嚴肅的,要我們警惕的。 1. 在舊約歷史中,瘟疫總是與人的罪以及神的憤怒有關 2. 瘟疫是歷史,瘟疫也是未來 (路21:10-11;啟6:8) 3. 學到功課的四要 a. 要警醒、謙卑、悔改、禱告 (路21:8;34;36) b. 要安穩 (路21:19) c. 要順服 (申28:15-21) d.…
引言:「八福」(馬太福音 5:3-12)是天國子民應具備的屬靈品格和美德,是基督門徒該活出的生命特質和態度。「八福」都是以「福」作主句,以驚嘆句「福哉!」的形式表達,然後在每個主句下列出相關的應許;主句與應許間用「因為」作連接詞,闡明這些「福」不只是將來所要賜的福,也是現今立刻享受到的「福」。「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馬太福音 5:6)飢與渴乃人類基本的欲求,必須要恆常得到滿足;「飢渴慕義」描繪了渴慕遵行神旨意、追求主的公義必須是那麼恆常與強烈。 A.飢渴 — 生命的動力 ˙ 對上帝切慕渴想 ˙ 對主話愛慕追求 ˙ 對聖工羨慕遵行 B.慕義 — 生命的成長 ˙ 對主義如飢似渴 C.耶穌 — 生命的飽足 生命實踐: 1. 屬靈的飢渴與屬靈的貧窮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2. 屬靈的飢渴感催逼我們追求認識神,更深地經歷神
耶穌-是聖經中最棒的老師。祂教導門徒一堂「禱告」的課,這深遠的影響力直到今天,並要直到祂再來。基督徒要不斷地重習這堂課,認真操練禱告,在地上作忠心有能力的禱告者。禱告是什麼?禱告不就是與神說話嗎!要說什麼,怎麼說才 是正確呢?為什麼有些人說我禱告了,心中仍然不踏實;祈求了,卻仍然沒有力量?那是因為對禱告的理解和期待有錯誤和偏差。禱告,不是”阿拉丁神燈”,只求神來解決我的困境,來滿足我的慾望。禱告是為了要能更認識神的旨意/心意,更效法主,跟隨主,來完成祂所託付的偉大使命。所以,耶穌教導門徒這樣禱告,這是祂生命的事奉-[完成救贖,國度臨到。]耶穌要我們持續以這個禱告來預備、等候神國度的完全實現。 一、改變禱告的優先順序 我們在天上的父(出4:22-23) 1. 願人都尊祢的名為聖 2. 願祢的國降臨 3. 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二、改變只為自己的祈求為地上萬民祈求 1. 我們日用的飲食,天天賜給我們 2. 赦免我們的罪,因為我們也赦免凡虧欠我們的人 3.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 行動:以神的心意禱告,復興個人、家庭、教會和萬民,進入神的國度。
經文:馬太福音 5:4「溫柔的人有福了, 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八福的教導,不是用單純的叙述句,而是用驚嘆句的形式:「虛心的人,福哉!...哀慟的人,福哉!...溫柔的人,福哉!...等等」,不只是表達了當天國的子民活出了應有的生命特質和生活態度時,對將來要得到的福一份虔誠熱切的盼望,更是對現今即時得以享受的福的真實描繪和道賀。溫柔的人是福!是享受著神所賜承受地土之福。 A. 活出「溫柔」之三步曲: 1. 是一份合乎中道的情操 2. 是一道被控制著的能力 3. 是一種生命順從的態度 B. 溫柔是聖靈所結的果子(加拉太書 5:22-23) — 節制與溫柔是雙胞胎 C. 溫柔是學效耶穌的樣式(馬太福音 11:29-30) — 負主的軛,背主的擔子 D. 溫柔的人具王者的風範 — 靠神的恩典,成為克勝強人 生命應用:「登山寶訓」是耶穌對門徒和群眾同時所講的教訓(馬太福音 5:1-2),你是門徒還是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