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5:7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耶穌所教導的八福(馬太福音 5:3-12),前四個福是關乎內在的品格、原則和態度,讓天國的子民在神面前學會怎樣看待自己。第五個福也是一個內在的態度,同時,願意基督門徒活出向外觸摸他人,建立美好的關係。靈裡貧窮破碎、為罪哀慟憂傷、主前謙卑溫柔、對義如饑似渴,都會促成我們對別人有像主一樣憐恤的心腸。前四福與後四福有著密切的連繫:「屬裡貧窮的人是承認需要憐恤的人;為罪哀慟的人是承認內心需要被洗滌乾淨清心的人;謙卑溫柔的人是能夠使人和睦的人;饑渴慕義的人是甘願為義的緣故受逼迫的人。」 A. 憐恤 — 乃神所喜愛與期待 B. 憐恤 — 耶穌最完美的榜樣 C. 憐恤 — 是生命關係的選擇 a. 與神的關係:慈愛公義 b. 與人的關係:接納饒恕 生命實踐: 憐恤要從心出發,從靈開始。只有憐恤人的人必蒙怜恤。求神賜給我們一顆像主耶穌那樣憐恤人的心腸,賜予我們憐恤人的能力。當我們用行動去憐恤人的時候,神就再加添我們憐恤人的心腸與力量,使我們可以活在憐憫體恤人這美善的循環裡。
引言:「八福」(馬太福音 5:3-12)是天國子民應具備的屬靈品格和美德,是基督門徒該活出的生命特質和態度。「八福」都是以「福」作主句,以驚嘆句「福哉!」的形式表達,然後在每個主句下列出相關的應許;主句與應許間用「因為」作連接詞,闡明這些「福」不只是將來所要賜的福,也是現今立刻享受到的「福」。「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馬太福音 5:6)飢與渴乃人類基本的欲求,必須要恆常得到滿足;「飢渴慕義」描繪了渴慕遵行神旨意、追求主的公義必須是那麼恆常與強烈。 A.飢渴 — 生命的動力 ˙ 對上帝切慕渴想 ˙ 對主話愛慕追求 ˙ 對聖工羨慕遵行 B.慕義 — 生命的成長 ˙ 對主義如飢似渴 C.耶穌 — 生命的飽足 生命實踐: 1. 屬靈的飢渴與屬靈的貧窮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2. 屬靈的飢渴感催逼我們追求認識神,更深地經歷神
經文:馬太福音 5:4「溫柔的人有福了, 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八福的教導,不是用單純的叙述句,而是用驚嘆句的形式:「虛心的人,福哉!...哀慟的人,福哉!...溫柔的人,福哉!...等等」,不只是表達了當天國的子民活出了應有的生命特質和生活態度時,對將來要得到的福一份虔誠熱切的盼望,更是對現今即時得以享受的福的真實描繪和道賀。溫柔的人是福!是享受著神所賜承受地土之福。 A. 活出「溫柔」之三步曲: 1. 是一份合乎中道的情操 2. 是一道被控制著的能力 3. 是一種生命順從的態度 B. 溫柔是聖靈所結的果子(加拉太書 5:22-23) — 節制與溫柔是雙胞胎 C. 溫柔是學效耶穌的樣式(馬太福音 11:29-30) — 負主的軛,背主的擔子 D. 溫柔的人具王者的風範 — 靠神的恩典,成為克勝強人 生命應用:「登山寶訓」是耶穌對門徒和群眾同時所講的教訓(馬太福音 5:1-2),你是門徒還是群眾?
國語堂今年的主題是【從心出發.從靈開始.享受關係.活出福音】。心是非常重要的!心是心態,是一個人裏面的想法、動機、情緒,能夠直接影響外面的言語與行為。箴言4:23 節叮嚀我們:「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保守」是看顧、守護和守衛的意思,聖經『當代譯本修訂版』的翻譯是「要一絲不苟地守護你的心,因為生命之泉從心中湧出。」「從心出發、從靈開始」走的就是生命根源之路。耶穌說:「凡好樹都結好果子」(馬太福音7:17),強調著重的是我們對上帝與對人內心的態度。作基督的門徒 並天國的子民要額外留心,常常察驗我們的心、動機、內在的態度,因為內在永遠重於外在。 A. 哀慟與喜樂的結連 — 「哀慟悲傷的人是快樂的!?」 B. 為了甚麼哀慟悲傷 1. 為自己犯的罪哀慟悔改 2. 被死亡觸動而哀慟流淚 3. 為軟弱的肢體哀慟痛苦 4. 為世人的光景哀慟憂傷 C. 哀慟是靈裡貧窮的表現 D. 處理哀慟就是處理罪 — 認罪、饒恕 E. 哀慟而得著安慰的人是有福的人 「願頌讚歸與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父神,就是發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神。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哥林多後書1:3-4)
國語堂 2022 年主題:『從心出發,從靈開始,享受關係,活出福音』。一方面寓意期待經歷這場漫長新冠病毒疫情後,我們可以靠主恩典得以重新出發;有許多的事工都好像要從零開始一樣;同時,小組事工推動的目的就是要我們在主的愛中,享受甜蜜肢體團契的關係,在這時刻,我們必須同心合意,活出福音,領人歸主,為主作美好的見證。 「登山寶訓」(馬太福音 5-7 章)是耶穌教導有關天國一系列重要的真理,是每一名天國公民必須恪守的生命和生活的準則。史托得(John Stott)牧師稱之為『基督徒式的反文化』,遵行的人可以活出神國度的生命,一個既是完全人的生命卻同時又活在神管理下的生命。「登山寶訓」以「八福」(馬太福音 5:3-12)作為引言,以「從心出發,從靈開始」的方向吩咐每一名天國公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馬太福音 5:48)。「八福」不是八種分開獨立天國公民的品德,像加拉太書 5:22-23 所講的聖靈所結的果子一樣,是每一位跟隨基督的人都必須追求靈命成熟相關相連的生命目標;是每一名天國公民應盡的義務和責任,也是他們可以享受的權利和福祉;有「天國是他們的」期望,也有「必承受地土」的應許;是現在的,又是將來的,可以得嚐初熟的果子,至終更有完全美滿的豐收。 A. 「有福」是「快樂」和「蒙福」的意思。 ˙ 一個遵行神話語的人是一個有福的人。 ˙ 蒙福的人像「一個人在迷路時,有人指點或帶領他走 一條正確回家的路,這是極大的喜樂!」 B. 沒有快樂,不蒙福的真正原因 — 人不以神為神而自己想 要做神。 C. 虛心的人是心靈貧窮的人: ˙ 屬靈的貧窮乃是承認自己是一無所有,必須完全倚賴神的憐憫。 1. 心靈貧窮的人謙卑地承認我需要幫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