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神是歷史的神。神與亞伯拉罕立約,賜福他的後裔成為大國, 目的是要透過這些選民去使萬國萬民認識神的道路與救恩,並 且敬畏神。但因為犯罪背逆遠離了神,神的百姓受到懲罰管教。 以色列不但分裂成為兩個國家,公元前(B.C. – Before Christ 主前) 722 年北國以色列先被亞述吞滅,國民被逼與異族人通婚; 主前 586 年南國猶大遭巴比倫所亡,其中少壯的國民被擄到 巴比倫去。以色列人的歷史彷佛來到了終點,一切看似完結; 然而,守約施慈愛的神卻沒有違背祂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 祂沒有離棄祂所揀選的百姓。 歷史按照(遵循)神藉眾先知所預言、所應許的應驗,波斯 興起,滅了巴比倫,神的子民被擄七十年後,上帝「激動」 波斯大利烏王的心,下詔准許猶大人在文士以斯拉,省長所羅 巴伯和祭司約書亞的帶領下歸回家鄉故土,重建家園和聖殿。 只是不多久,百姓竟然變得灰心、分心,先知哈該奉神差遣, 嚴厲地警戒百姓不要再說「現在不是時候」,反倒要仔細省考 自己的行為,要重新開始為神的榮耀奮勇作工,完成重建聖殿 之工。 這一段歷史極其適用於我們的今天,我們不但已經走出 冠狀病毒隔離封閉的日子,教會也經歷了大大小小不同的改變, 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有我們預期會發生的,就像那些所謂的 「新常態」;也有好些我們沒有預料到的事情發生。讓我們藉著 神的話語,彼此提醒,互相鼓勵,要繼續努力,同心建造神榮耀…
經文:哥林多前書9:19-23 引言: 彼得告訴我們的心,是「不願有一人滅亡,卻願人人都 悔改」(彼得後書3:9);保羅同樣體會到主「祂願意所有的人都得救」(提摩太前書2:4)。保羅成為基督徒後,定下了人生最重要的目標:「凡我 所做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共享這福音的好處。(哥林多前書9:23),這應該也是每一位基督徒的人生目標 。 A. 總要救些人… B. 救生站的故事 結語 與人分享福音是個使命,是每一位得著福音好處,蒙神救贖的 人必須遵行的命令。
引言: 主必再來!在等候主的再來的日子裡,不要只是關注主耶穌何時再來,如何再來,重要的是我們該過甚麼樣的 生活去預備主的再來,去見主的面。十分可惜,等候常常給人一種甚麼都不做的感覺,這是錯誤的。原來等候主耶穌的再來是一種主動積極屬靈生命的操練,在等候的過程中,必須靠主的恩典繼續不斷地長進,要越來越深越確實的認識主。 1. 殷勤努力,追求敬虔(14 節) 2. 體貼主心,傳揚福音(15 節) 3. 謹守真道,慎防謬論(16-17 節) 4. 活主恩中,繼續長進 (18 節) 結語: 等候主耶穌的再來是信徒時時刻該持守的盼望,這活潑永恆的盼望是我們活在被墮落扭曲的世界中的錨,用心 緊緊抓住這應許,不僅使我們信心越發的堅定,激勵我們每日過聖潔敬虔的生活,更促使我們能從心中呼喊: 「主耶穌,願祢快來!」(啟示錄 22: 20)
引言: 深信基督第二次再臨是早期教會最重要的信仰中心,這也是彼得前、後書裡一個重要的教導。基督再臨與末日審判緊緊相連,那不但是個大好的日子,也是個重要的審判時刻。因此,信徒必須要準備好這日子的來臨,以免因為不慎而在審判的時候,受到嚴厲的懲罰。耶穌基督也提醒我們重要的不是算時間,而是「警醒」,預備好迎接上帝審判的來臨遠比數算上帝審判的時間更重要。 A. 公義的神必按祂的公義審判(1-4 節) B. 神的計劃按神的方式完成(5-7 節) C. 神的計劃按神的時間完成(8 節) D. 神的計劃按神的心意完成(9 節) E. 神的計劃神必定完成(10-13 節) 「所以,你們要警醒;因為你們不知道家主甚麼時候來,或晚上,或半夜,或雞叫,或早晨;恐怕他忽然來到,看見你們睡著了。我對你們所說的話,也是對眾人說:要警醒!」(馬可福音 13:35-37)「要警醒」!這是等候耶穌基督再臨應該有的重要態度。那真正準備好、熱切等候耶穌基督再臨的人擁有一顆敬虔聖潔的心靈。
引言: 「聖誕節」是紀念耶穌的降生,耶穌降生改變了人類的歷史,耶穌降生更改變了千千萬萬相信祂的人的生命。因為聖經沒有明確的記載,耶穌到底在那一日降生就無從稽考了。但耶穌的降生是歷史事實,就像你與我出生在這世上一樣的千真萬確。因此,每年選擇一日作為耶穌的生日,紀念耶穌降生極具意義。個人認為,在種種慶祝耶穌降生的方式裡,用時間並用心去探討和思想耶穌降生的意義是最合宜的。使徒保羅對耶穌的降生作了言簡意賅的定義:「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提摩太前書1:5) ‧「本有神的形像」 — 耶穌在本質上是上帝 ‧「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 — 耶穌卻不緊抓與上帝同等之位,反而甘願放下一切 耶穌沒有抓住不放: ‧「成為人的樣式,…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 — 降生為人的樣子,…自願卑微,順服至死 結語: ‧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像你、像我這樣的罪人 。 ‧聖誕也是感恩的日子,要為神賜給你我最大和最寶貴的禮物耶穌獻上衷心的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