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腓立比書的字裡行間一次又一次地流露出使徒保羅與腓立比教會極其親密的關係,在這封信的寫作中,保羅刻意地以不同的方式重複使用「團契」(koinonia)這個名詞,因此,「團契」在腓立比書中有著非常明顯的重要性。在腓立比書 4:15-19 結束的時候,保羅再次感激腓立比教會在傳福音、在教會服事、在屬靈生命裡、在為主受苦的經歷以及在物質生活上給予他的支持、分享和團契;在最後的祝福語中,更涵蘊著聖徒相交主裡團契的七種必備標誌: 1. 聖徒相交是每一位信徒都佔有重要角色的包容性團契 「請問在基督耶穌裡的各位聖徒安。」 2. 聖徒相交是與世俗分別出來的神聖團契 「請問在基督耶穌裡的各位聖徒安。」 3. 聖徒相交是以基督為中心的團契 「請問在基督耶穌裡的各位聖徒安。」 4. 聖徒相交是家庭式的團契 「在我這裡的眾弟兄都問你們安。」 5. 聖徒相交是互相扶持的團契 「在我這裡的眾弟兄都問你們安。」 6. 聖徒相交是不住成長的團契 「眾聖徒都問你們安。在凱撒家裡的人特特地問你們安。」 7. 聖徒相交是以恩典為本的團契 「願主耶穌基督的恩常在你們心裡!」 生命的實踐: 1. 需要努力建立與其他肢體間健康的關係。 2. 需要歸屬恆常參加一個團契或家庭小組。 3.…
像一個被好奇心驅使的小孩,人總想要知道神到底像甚麼?祂有像人一樣的長相容貌嗎?誰可以得見這位神聖不可侵犯、完全公義聖潔的神呢?更重要的是,人如何才能夠認識神?如何與祂建立個人親密的關係呢?約翰福音清楚闡明耶穌是神的兒子,耶穌宣告:若認識祂就認識父神,看見了祂也就看見父神了(約14:7, 9)。約翰福音1:1-18 是整本福音書的引言,14-18 節這一段深邃的描述,像小提琴協奏曲結束前極其華麗絢爛的「裝飾奏」(cadenza),鏗鏘響亮地鳴奏出基督耶穌道成肉身, 神成為人奇妙無比的奧秘。 1. 道成肉身是最偉大奧妙的降卑 「道成了肉身,住在人的中間…。」(v. 14a) 2. 道成肉身是最異乎尋常的彰顯 「…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祂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v. 14b) 3. 道成肉身是最令人驚喜的啟示 「從來沒有人看見神,只有在父懷裏的獨生子將祂表明出來。」(v. 18) 結 語: 「大哉,敬虔的奧秘,無人不以為然!就是神在肉身顯現,被聖靈稱義,被天使看見,被傳於
患難見真情,保羅因福音的緣故被囚禁在羅馬監獄裡,在捆鎖與孤獨中,他深切地惦念著心愛的腓立比教會。當在遠方的腓立比教會得知保羅的境況後,隨即打發以巴弗提千里迢迢趕到羅馬去陪伴保羅,照著保羅的需用送給他豐厚的禮物,協助他在牢獄中繼續推動福音事工。這種愛心的的行動給保羅帶來何等的激勵與安慰,他心中的喜樂筆墨難以形容。為這緣故,在腓立比書 4:10 保羅 說:「我在主裡大大地喜樂,因為你們現在又再想起我來…。」(新譯本)。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誤會,保羅解釋說:「…其實你們一向都在想念我,只是沒有機會表示而已。我並非有缺乏才這樣說」(腓立比書4:10-11,新譯本)。藉著這難得的好機會,保羅見證分享自己如何在任何處境中都可以知足,如何在任何情況下懂得處之泰然。 生命的功課: 1. 「知足」是甚麼? 「知足」就是知道足夠而感到滿足的意思。 a.以人為本的知足 ‧以一己之力,用各樣方法使自己感到滿足。 b.以神為本的知足 ‧知足可以與環境無關,但與基督息息相關。 2. 活出知足的動力 「在那位給我力量使我剛強的(主的)裡,我凡事都能作。」 生命的實踐: 知足需要操練。「 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 因為我們沒有帶甚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甚麼去。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摩太前書 6:6-8)
「最後,弟兄們,凡是真實的、莊重的、公正的、純潔的、可愛的、聲譽好的,無論是甚麼美德,甚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應當思念。你們在我身上所學習、所領受、所聽見、所看見的,這些事你們都應當實行;那麼,賜平安的神就必與你們同在。」「最後」或「未盡的話」是結束前的結論,是必須要講的話,一定要叮嚀的事;是使徒保羅心裡看為極其重要的分享,是與基督徒生命態度有關的教導。在基督徒生命中除了在行為上所犯的罪外,更常有的是在人看不見的思想領域裡那些隱而未現,任意妄為的罪;每一時,每一刻,許多激烈的屬靈爭戰,或失敗或勝利,都在人們心思意念的戰場上進行。基督的門徒一生學效的典範是主耶穌,保羅說「你們應當有這樣的思想,這也是基督耶穌的思想」(腓立比書 2:5)因此,做主門徒畢生的目標就是思主所思,行主所行。 A. 思主所思 — 應當思念的事(腓 4:8): 1.應當思念的「凡是」 2.應當思念的「無論是甚麼」 3.應當思念:要時刻居住在這些意念之中 B. 行主所行 — 應當實行的事 (腓 4:9 上) C. 必得之福 — 賜平安的神與你們同在(腓 4:9 下) 「…知道你們同有一個心志,站立得穩,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 (腓立比書 1:27) 「從心出發,從靈開始,享受關係,活出福音!」
聖經新約裡的「思慮」、「掛慮」和「憂慮」在希臘原文都是同一個字,這個字總共出現了 19 次,其中 13 次出現在登山寶訓中; 思慮的事指的是耶穌所說「生命的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馬太福音 6:25)。使人憂慮的事物是不受歡迎和沒有人羡慕想要得的,但卻又是人人一定會遭遇的生命經歷。神藉著保羅吩咐我們應當一無掛慮,真的可以一無掛慮?如何能夠一無掛慮?腓立比書4:6 像個銅板,蘊含著一個命令的正反兩面; 第7節是神所賜的應許,承諾凡遵行這命令的人必蒙受的福氣。 A. 神要我們學習的命令(腓立比書 4:6) 1.命令的反面 — 在任何事上不要掛慮 2.命令的正面 — 在一切事上要告訴神 ‧以感謝的心向神禱告祈求 B. 神應許給我們的祝福(腓立比書 4:7) 1. 神賜的平安超越人的理解 ‧出人意外的平安 ‧高過一切理性的平安 ‧超越人所能理解的平安 ‧超過人能瞭解的平安 2. 神賜下平安保守心思意念…